首页

国产免费玉足

时间:2025-05-23 12:20:17 作者:应急管理部公布6个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案例 浏览量:68492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

  此外,还要用好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分散、转移农业风险。探索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产品类型、提高保额标准,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弥补因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让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珠光宝气”闪耀香江 浙江诸暨珍珠“赋能出海”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可根据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走上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并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崛起中展现出极大活力。(完)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 中方:成为中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佳话

3月1日,《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当日,宁波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在镇海区试点设立首家“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以下简称“人大观察站”)。该站依托骆驼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下沉人大工作力量,是人大代表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商共议共促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工作平台。

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山西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持续加码

薄国强:我去过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四川、黑龙江、陕西等很多地方,欣赏了各地的戏曲、歌舞等艺术文化,参观了很多博物馆。从人们的日常交谈到写作方式、学术话语,引用中国古代名言、典故的表达方式随处可见。中华文化蕴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以强有力的方式延续至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王登峰一审获刑17年

“坐下”“握手”……在进博会人文交流展区,一只体积小巧的“机器狗”吸引许多参观者与之互动。这是宇树科技推出的Unitree Go2四足机器人,曾在杭州亚运会承担传递铁饼、标枪的“重任”。同时在这里亮相的还有灵活性超越常人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该公司研发的中国国内首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则在中国馆展出。

黄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背后

低空经济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据有关研究单位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